当前位置:首页 > 知识百科 > 正文

小鹏与蔚来,“步调”愈发一致|钛度车库


曾经齐头并进的“蔚小理”三家,如今开始奔赴各自的新战场。

从去年开始,除了理想展现出了不俗的市场表现以及盈利能力,蔚来和小鹏两家都或多或少得遇到了销量瓶颈,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规模亏损。

一边是理想在销量端,与问界的高调“对峙”;一边是蔚来、小鹏长期难以突破的盈利困境。不得不说,同为早期的造车新势力巨头,蔚来与小鹏似乎没有余裕再和理想一起“玩耍”了。

小鹏与蔚来,“步调”愈发一致

而近期,小鹏汽车董事长、CEO何小鹏与蔚来汽车CEO李斌的频繁互动,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。

早在去年底,李斌就曾高调表示,等小鹏X9发售后,他也要购入一台,并希望何小鹏能够给他打个“骨折(价)”。日前,何小鹏亲自到安徽合肥拜访大众、蔚来两家车企,并且交付了此前李斌订购的小鹏X9。

拜访完成后,何小鹏与李斌一起乘坐高铁前往上海。而除了交付小鹏X9,何小鹏也表示打算买一台蔚来ET9,而他也希望李斌也要给他打个“骨折(价)”。

图片来源:何小鹏微博截图

从两家话事人的相互捧场也不难看出,不管是面对的业务困境,亦或是未来的产品策略,蔚来与小鹏两家这两年的“步调”愈发地一致。

而在今年,蔚来与小鹏两家又不约而同选择了向下拓展,也就是通过开设更为低端的子品牌,以期提振自身销量。

5月15日,蔚来刚刚发布了第二品牌——乐道汽车,其专注20-30万元市场的定位也引起了业内激烈讨论,并有相关人士评论道“蔚来现在终于有正当理由降价了”。

而相对来说,小鹏的全新子品牌“MONA”下探的幅度则显得激进了很多。在宣传口径上,官方表示“MONA”将在整合滴滴造车技术的基础上,进军10-15万级别的汽车市场。

然而,尽管有着所谓“全球AI智驾汽车”的属性,但与滴滴的关联度,再加上15万元以下的定位,很难不让人将其与北汽、埃安等品牌的网约车属性联系在一起。

日前,小鹏也报出了该项目的最新进展。小鹏MONA首款车将在小鹏肇庆工厂生产,目前试制车已下线,即将进入PT2阶段,电池供应商包括比亚迪。在人员安排方面,MONA品牌总负责人为姜文,其在小鹏任职多年,加入小鹏前曾供职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和宝能汽车。

从目前曝光的消息来看,与蔚来乐道的多次造势不同,小鹏汽车的MONA则稍显神秘。

MONA品牌的第一次曝光,可以追溯到2023年8月28日。彼时,其还是小鹏汽车与滴滴合作的造车项目,具体车型由滴滴负责设计,而智驾部分由小鹏汽车提供。

根据目前的信息,小鹏汽车在MONA项目中整合了滴滴造车的技术基础,并加入小鹏汽车自研的XNGP、智能座舱等智能软件能力。官方表示,MONA将是颠覆创新的全新物种,致力于成为全球AI智驾汽车普及者。

而在最近的媒体交流中,何小鹏也详细阐述了小鹏汽车在市场战略、产品发展以及技术创新方面的安排,并透露了关于MONA项目的更多细节。据其透露,首款车型将是标准的A级车大小以及A级车的价位,同时会拥有非常好的性能、颜值和AI能力。

他还提到,MONA作为一个全新品牌,未来会有多款车型相继推出。目前可以透露的是,第一款车将很适合刚刚毕业的年轻人,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,而且智能化程度很高。

同时,何小鹏还强调,通过耗费四到五年的研发努力,MONA期望为消费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品牌体验,特别是在全域自动驾驶方面的突破,这是小鹏汽车深度创新的具体体现。

而关于近期价格调整的问题,何小鹏也提到去年他预测的2024-2027年汽车市场的淘汰赛已然开启。在这一过程中,小鹏汽车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。

但从目前发布的销量数据来看,小鹏汽车一季度累计的销量为2.18万辆。如果按照小鹏汽车2024年28万辆的销量目标来算,目前完成了不足7.8%,那么后三季度的压力可想而知。

再加上营收层面的双重压力,喊出“淘汰赛第一年”的小鹏汽车显然亟需一剂“强心剂”。而何小鹏显然寄希望于,6月份通过“MONA”品牌的推进,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小鹏汽车销量疲软的困局。

MONA品牌对小鹏智驾的作用

目前,从小鹏的现有产品线来看,其在20-30万的价格区间上已经初步完成布局。有P7i这样的轿车,还有G6/G9这样的SUV作为销量担当,在这样的情况下,降价或者推出廉价车型其实是最好的选择。

但在这一点上,小鹏也遭遇了与蔚来相似的问题,那就是如果直接降价的话,很可能会损害小鹏现有的品牌形象。因此,如果为了保持小鹏面向消费者的基因, 推出独立品牌与母品牌进行区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然而,除了单纯的销量增长,MONA品牌带来的规模化效应,对于小鹏来说其实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。

如果说,要评选这两年汽车圈最热的技术,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智能驾驶。随着以华为、小鹏、理想为首的新势力们喊出激进的智能驾驶开城口号,人们对智能驾驶从高速场景延伸到城市场景的兴趣愈发浓厚。

也正因如此,智能驾驶技术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众多汽车制造商宣传的重点。伴随着城市级的导航辅助技术(NOA)的全面开放,业界已经从最初阶段的“开城竞赛”,迈入了全方位、无缝连接的端到端智驾技术时代。

聚焦到小鹏汽车,其在行业内一直是以智驾能力见长,而以AI技术为支撑的智驾、智能座舱功能,能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前提,就是有大量的车型不断反馈数据,从而进行迭代,平摊研发成本,同时改善功能体验,提升软件付费能力。

对此,何小鹏在媒体沟通环节明确指出,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上采取了高度前瞻的战略。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试验方面,小鹏汽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度,覆盖了260个城市。

但同时,何小鹏也坦陈了在端到端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中遇到的挑战。他提到,从传统的基于规则的编程方法转向基于机器学习的端到端方法,虽然在理论上提高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,但在实践中还面临着系统可靠性、稳定性以及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等多方面的挑战。

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小鹏汽车的技术研发能力,更是对整个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量产和商业化的一大考验。他指出,不同于其他AI应用领域,自动驾驶系统必须保证100%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
而“薄利多销”不管是在哪个行业都是行之有效的策略。尽管小鹏的产品定位,略低于理想与蔚来,但整体的规模效应仍旧无法与深耕中低端市场的品牌相比。而这时候,一个主打中低端市场的,能够“上量”的子品牌,来给小鹏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就显得尤为必要了。

何小鹏表示,预计到2027年,市场中的车企数量将大幅减少,届时将见到更先进的AI技术、更好的硬件设备和更高品质的产品,标志着整个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。

谈及小鹏汽车产品的最大变化,何小鹏指出在过去一年投入巨资进行造型设计上的革新,并在最近半年密集整合AI技术和客户体验,以推出全面均衡、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。此外,小鹏汽车的组织变革、能力改进都围绕全球化布局进行。

何小鹏还强调了五个核心发展线的重要性,包括组织、产品线(包括用户产品、客户产品及商业产品的推广)、经营、客户体验以及全局思维。他认为,这五个方面的优化是小鹏汽车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。

总体而言,何小鹏对于小鹏汽车在未来市场淘汰赛中脱颖而出充满信心。而他的这种自信或许正是来自公司在技术、设计和战略布局上的深思熟虑和精心筹备。

至于说未来收效如何,不妨先来期待一下5月20日小鹏的AI智驾发布会以及后续的财报公布。(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,作者|常笑,编辑|张敏)

随机文章